看中国纸币沿革史


龙泉收藏网 2012-04-05 01:47:36 浏览量:0

       晚清时期,清廷为了改变纷杂混乱的币制流通局面,于1908年在北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化设备的印钞厂,当时称为度支部印刷局。1909年冬自美国重金聘请雕刻技师海趣(另译赫琪,1914年2月因病在北京去世)到局担任技师长,另外还陆续聘请了四名美国技师,他们负责为印刷局培训艺徒,并着手设计清廷纸币。
        “大清银行兑换券”是印刷局最早设计印制的纸*币,票面分1元、5元、10元、100元四种(下面介绍的“大清钞劵主景图”雕刻版画为100元面值主图)。技师长海趣设计票版正面左侧的版画人物是摄政王载沣。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兄弟,溥仪的生父,之所以在纸币上选用他的胸像,因为“老佛爷”慈禧把三岁的溥仪推上皇位,载沣自然身不由己地成了权倾一时的监国摄政王。海趣为了使他绘刻的载沣胸像逼真,提出要亲眼看一看王爷的“庐山真面目”,得到允许后,他特地做了一套中国朝服穿上,前往醇亲王府拜见。载沣此时才26岁,出过洋,见过世面,与洋人早有接触。而海趣在拜见回来很是兴奋,从而加快了雕刻进度和制版的速度,1910年8月完成了制作。四种面值的票面均以载沣胸像和龙海图为主景,下侧辅景分别是:1元券为大海帆船;5元券为八骏骑士;10元券为宏伟长城;百元券为农夫耕地。样品经度支部审察,1910年9月呈报朝廷,降旨批准,1911年3月1日正式开印。同年武昌起义爆发,10月辛亥革命成功,大清帝国宣统皇帝从此走下历史舞台。“大清银行兑换券”没来得及发行,便胎死腹中。

   
这套纸币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套凹印纸币,从国家纸币印制和凹印技术上看,无疑有着开创意义。票版设计图案美观大方,工艺精密,线条清晰,层次分明;每种以六个不同颜色打样试印,色调鲜艳夺目,件件都是艺术佳品。时遇中国改朝换代,这套旷世杰作还没来得及发行就退出历史舞台。如今,这套清钞只有少量真品(非后印观赏币)存世,在大型拍卖会上偶有所遇,单张身价动辄数万,受众多中外钞券藏家追捧。
   
“大清银行兑换券”4个面值,最有代表性也是我最喜欢百元面值,其构图上方是民族图腾“威龙”,左侧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统治者“天子”、右下方是田间辛勤劳作的“子民”,3种构图元素结合凝成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形态的一个缩影。下面是北京印钞厂在上世纪80年代末采用凹印工艺原版印制的百元劵主景图雕刻版印样。今天,我们依然有幸通过这张雕刻版画领略到它的风采。
  
       石舫及下面的耕织图均出自中国第一代钢版雕刻大师吴锦棠之手,吴锦棠是天津人,1891年生,年轻时曾在日本人开的天津官报局学习铜版雕刻技术。后来,度支部印刷局招募艺徒,他征得父亲同意,离开家乡前往北京,经过考试,被录取为印刷局首批艺徒,有幸师从海趣、格兰特等西方雕刻家学习钢版雕刻技术。他勤奋好学,悟性极好,学习成绩优秀,深得导师海趣先生的赞赏,被提拔为艺徒组组长。海趣先生病逝后,吴锦棠等中国雕刻技术人员挑起大梁,雕刻制作了大批钢凹版作品,并用于印钞和邮票产品之中。1915年,以吴锦棠等人为主雕刻的部分钢版作品在巴拿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