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套人民币之前世今生


龙泉收藏网 2012-02-01 07:21:13 浏览量:0

  1948年11月的一天,董必武拿着几张样票来到毛泽东位于西柏坡的办公室。董必武说:“主席,我们现在可以带着人民币进北京城了!”毛泽东接过人民币看了看,回应道:“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,有了自己的政权,有了自己的土地,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货币,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哩!”

1948年12月1日上午9时,在今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1号的三层小灰楼里,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的第一批人民币面世了。其中50元券人民币第1号被直接发行票币的石雷科长收藏至今。第二天,《人民日报》在头版头条发布了这一消息,称新币的发行象征着全国胜利为期不远了。


第一套人民币上的“中国人民银行”六个字,是董必武题写的。为此,董老特地沐浴更衣,怀着无比庄重和虔诚的心情,工工整整签了行名。一个有趣的细节是,“其中的‘贰’字有两种写法,一种是‘贰’、一种是‘貮’,我觉得奇特,问南汉宸同志,为什么‘贰’写法不一样。南说,此两种写法通用。因此,人民币上的‘贰’字,有的用‘贰’,有的用‘貮’。” 石雷回忆说。

毛泽东“拒绝头像上人民币”的故事,一直为国人津津乐道。首套人民币设计时,中共中央还在陕北。董必武打电报给东北局,托印人民币。其电报中提出:“票面印毛主席像。”因涉及毛泽东像问题,同时电告中央。中央立即回电:同意。但毛泽东却说:“票子是由政府发行的,不是由党发行的。我现在是党的主席而非政府主席,怎能印我的像呢?要印也要等将来我当了政府主席后再说。”


钞票的人物形象,许多人以为是画家“杜撰”的,殊不知真有其人。第一套人民币上的工农模特,他们的原型就是来自印钞厂的杨琦、翟英。

“这张人民币上面的工人就是我的画像。”指着第一套人民币的10元券,杨琦笑着说。解放前夕,工人出身的杨琦和农民出身的翟英被幸运地选为10元券的模特。当时,一位40岁左右的画师亲自为他们素描。杨琦是一副工人装扮:穿着工作裤,戴着工作帽,还扛着榔头;翟英则是标准的农民造型:一身烂衣破裳,一顶竹制凉帽,锄头替代了榔头。从此,他们随着人民币走进了千家万户。

人民币的发行,当时民众的反响很是热烈。据说,银行第一天开门,就有人挤进去争着要看新币的样子,取款的人都要求给搭配一部分新币,营业员们大有应接不暇之势。一些人拿到新币之后,爱不释手。其中一个人指着自己装满人民币的口袋说:“看,这有多方便!”激动之情,溢于言表。

 

标签: